。
1
f家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查理定律。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四光学、原子物理中的物理学史
1、历史上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2、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尔发现红外线。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应用:红外遥感和红外高空摄影。3、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证实了光的波动性。4、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紫外线具有明显的化学作用、荧光效应。应用:杀菌、消毒、黑光灯灭害虫。5、1818年,法国科学家泊松: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6、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比紫外线频率还要高的电磁波X射线(伦琴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还能使照相底片感光。高速电子流射到任何固体上都能产生这种射线。7、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即原子核也是可分的。之后居里夫人于1898年7月发现放射性元素钋(Po)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Ra)。8、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时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9、1905年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先发现“光电效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10、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11、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了验证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12、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1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出元电荷的电量,即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14、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15、1932年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16、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时观察到正电子。反映方程。可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