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企业干部,他们一般处于企业中层管理位置,发现他们在很多时候都不太愿意深入实践。在普遍使用计算机的今天,很多数据都会存储在电脑里。在描绘价值流图时,有些人不愿意深入到车间第一线去观察,而宁
f愿呆在办公室里调用电脑里的数据(如库存量)。还有一种情况是喜欢听别人提供的现场数据(例如叫下属去查找数据,然后回来汇报),但这些数据本身未经确认,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有些数据的确是可以从文件或电脑储存的数据中获得,可以把大体的流程图拼凑出来。例如某流程有多少工序,有多少个操作工人,仓库库存有多少,车间的布局如何,走动的距离有多少。但技术上的正确并不意味着实际上的情况也是如此,实际上的情况可能差别很大。做价值流图析的人如果不深入车间现场,则意味着失去了很多观察到浪费的地方。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包装岗位上操作工人需要把电子产品从铁板上取下,放到纸盒子里排列整齐,再用塑料薄膜打包,放到货架上码好,标准工时是每包3分钟。但事实上你去观察的时候,却发现10分钟过去了还没有完成。再仔细观察,发现因为铁板是循环使用的,所以这个包装工人还要把腾空出来的铁板送回到之前的两个工序,每隔5分钟就要送一次,走动15米。另外因为靠近厂内的内线电话,经常有电话响起,他还要负责去接电话和传达。所有这些工作量如果不去现场观察,都不会被发现,但事实上是这个包装工人在做。所以如果不深入现场,你是发现不了为什么工厂的生产时间这么长。在企业的日常运作过程中,有很多实际的操作和过程是没有被记录在案的,没有被正式被列为标准程序但事实上却存在的。4重复计算时间在准备把观察所得填进数据框i
formatio
box时候,请务必要考虑清楚什么是流程步骤,什么应该放进数据框,什么不应该。例如发生的换型时间Cha
geovertime,大家都知道要放进数据框,因为书上都是这样讲的。但仍然有人不明白为什么不单独列出来,在前置时间Leadtime上有个单独的记录。又例如走动时间,假设在两个流程之间花了15分钟的走动时间,那是不是在价值流图上应该单独画个数据框?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时间算不算流程处理时间?要不要放进数据框?在这里关键是要把那些造成库存堆积的原因和实际产品或服务的流程分离开来,不能混淆。如上面所举的太长的换型时间和走动距离,往往造成流程的某个地方岗位上库存堆积,是造成企业各种形式库存的原因,其实都是是我们实施精益生产要消除的地方。这不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