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
5
f保留值。r21tr2tr1Vr2Vr1
由于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性质有关,而与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它在色谱法中,特别是在气相色谱法中,广泛用作定性的依据。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s),然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对保
留值,此时可用符号表示,即tritrs
式中tri为后出峰的调整保留时间,所以总是大于1的。相对保留值往往可作为衡量固定相选择性的指标,又称选择因子。五区域宽度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色谱流出曲线的重要参数之一,用于衡量柱效率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表示色谱峰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方法。1标准偏差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的一半。2半峰宽W12
即峰高一半处对应的峰宽。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为W122354
3峰底宽度W即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截距间的距离。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是W4
从色谱流出曲线中,可得许多重要信息:i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ii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iii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iv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
据;
6
fv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组分要达到完全
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第三节
色谱法基本原理
(一)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1分配系数K
分配色谱的分离是基于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反复多次的分配过程,而吸附色谱的分离是基于反复多次的吸附脱附过程。这种分离过程经常用样品分子在两相间的分配来描述,而描述这种分配的参数称为分配系数K。
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即
K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sCm
分配系数是由组分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