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教师真正地成为本次观察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设疑激趣、激发探究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我首先说是让学生观察蚂蚁,实际上却出示蜈蚣的图片,这点错误学生通过平时的生活积累能够正确辨别,对于培养学生认识“对待科学”重要证据是有帮助的:然后让学生介绍蚂蚁是什么样的,展开对蚂蚁身体特征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对蚂蚁有没有尾巴或尾部、腿的多长、长在哪里等问题会引起争论,在这里尽管学生提出的这些关于蚂蚁的特征是不完整的,我就顺势引导: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关于蚂蚁的特征,到底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同学们都想亲眼看看,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将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从发现的生活中体味到发现的乐趣。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第二部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部分是重点,我把它分为以下三个环节,来突出主题,突破难点。
第一个环节:探究这怎样才能更好地观察蚂蚁?
在学生提出要观察蚂蚁时,我顺势又提出了:在观察蚂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什么困难吗?学生很快会想到蚂蚁太小,不容易看清楚,也很容易想到用放大镜来观察,有些同学提出蚂蚁爬起来很快,不容易看,得用透明仪器装起来观察:有的说:蚂蚁爱吃糖、饼干之内的食物,可用食物吸引住它们来观察;还可用樟脑丸围住它:还有的提出将蚂蚁粘在透明胶带上,不让它动:用水围住它;用杀虫剂等,但这些问题一提出,马上遭到了很多同学的一致反对。他们说把蚂蚁粘死了、淹死了、杀死了怎么办?从而大家也得到了珍惜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教育,我也适时对提出好的方法的同学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第二个环节:探究蚂蚁的身体特点。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蚂蚁的方法之后,我将学生带到校园里去进行实地观察,给予学生开放的空间,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大自然中,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自然回到教室,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我结合学生的描述用简笔画将蚂蚁的主要外形板书在黑板上提出: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为什么在前面大家对它的描述中,还有这么多的错误呢?让学生感受到观察态度的重要,从而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三个环节: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
这个环节我主要运用提出问题,小组观察,合作交流,多媒体展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蚂蚁的知识。
第三部分:重视感悟,扩展延伸。
(一)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