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都将会持续走低,从而使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不少专家预测,大致在2040年前后中国石油消费将接近零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印度在稍后时间也会出现类似变化。这两个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的变化,对世界石油市场将产生明显影响。此外,还应看到由于吸取了石油危机和油价大起大落的教训,大部分石油进口国已具有相当数量的石油储备。到2012年IEA成员国的储备总量已达16×108bbl,约合218×108t,占世界石油年消费量的比例已相当或超过了欧佩克的剩余产能。中国到2015年也将拥有相当于两个月进口量的石油储备,并可能在2020年左右使其达到3个月的进口量。由于这些石油储备更接近消费者,它们在应急和平抑油价上的作用要超过欧佩克的剩余产能。还需注意直接影响世界贸易的进口格局变化。作为头号油气进口大国的美国,2001年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量分别占全球的270和433。由于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的大发展,2012年以上两数据分别降至220和86。进而看到美国可望在2020年前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其后石油净进口量可大幅度降低,甚至接近零。这一重大变化也使石油输出国的出口压力大为降低。
4、结论
综上所述,石油供应量趋于加大,需求量增长势头趋缓甚至有所降低,将使本世纪初、中期世界石油市场总体上呈现宽松的局面。就其资源保障程度而言,
f可以说是供需宽平衡、供略大于需。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出口国和进口国更容易实现相互依赖、互利双赢的目标,非市场因素对石油生产、消费乃至价格的影响力将会日趋降低。一个更加成熟进而更加和谐的世界石油市场,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