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授课老师的成长。二、调整评课视角,变评教为主为评教评学并重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在传统评课过程中,着重评价的是教师的教,而极少涉及学生的学。实际上,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也取决于学生学习是否有效。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的发挥,更要看学生,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处于主体地位,看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调整评课视角,变“评教为主”为“评教评学并重”。【案例】在评《珍珠鸟》一课时,从教学问题设计到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评课者都一一认真评价。但在学生情况上,只有一位教师提及,他认为学生活跃异常,尤其是课初交流有关鸟的诗句时,学生个个迫不及待地举手,一边还大声喊:“我来,我来……”气氛浓厚,异彩纷呈。【评析】从上面评课案例中可看出,评课老师没能对学生的学引起重视,着重评的是老师的教。即使有一位老师评及学生状态,但也极其笼统,浮于表面。其实深究课文导入,不难发现,当时学生参与面虽广,但有四个答案是重复的。评课者应从中可知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参与的深度不够。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评价老师的教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也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深度。因为评课者的评价方向往往会成为授课者的发展方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状态,要看学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投入、共鸣等。三、树立“课群”概念,将课例纳入教学全程中评价评课时不能孤立地评价一节课,而是要进行整体衡量。评课者应将这节课放到学期教学及学生发展情况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评价。评课者应先弄清这节课在学期教学中的位置,了解班级学生状况,在这前提下再考虑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及教学进程安排等,然后再进行评价,否则就会断章取义。新课程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教师被赋予了参与课程建设的特别权力,可以选择内容、取舍教材,甚至自编教材。站在这个角度,如果评课者只囿于一个章节内容的落实,显然有悖于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呼唤评课者树立“课群”概念,就是将每一节课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案例】在评《风筝》一课时,评课者认为授课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兄弟亲情上似乎不够深入,鲁迅的这篇文章向来以他的自我反省精神著称,应将这一点做为主旨。【评析】初看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