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分配者,他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标。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证观,才会积极推动贯标工作,使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2、全员参与不够
一些企业只有几个人来应付体系审核工作,未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机制,造成部分员工不清楚体系运行的要求和目的。盲目的、被动的跟着干,不能真正达到规范管理、规范运作的目的。
3、标准理解学习不够
由于对标准学习理解不到位,各部门在开展工作中不知道标准要求,更不知道体系运行应做什么工作和怎样去做,如对72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合同评审过程管理,机械的对已签订的合同再补一个合同评审记录,造成了业务人员对贯标的反感,不愿参与体系认证工作。又如对821条款认识是通过发调查表的方式,调查顾客满意度,甚至是选一些关系好的顾客进行调查或编一个满意度调查记录。诸如此类行为,造成了体系运行的两张皮现象。
4、体系文件的有效性不够
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影响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在诸多内部因素中,领导作用是最重要的因素。
f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
确立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思想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体系实施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1、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贯彻
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关键是,很多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想办法使企业中的全体人员对顾客的需求达成共识;然后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控制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错误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带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去。
2、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
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