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摄影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唐浩武来源:《数码摄影》2015年第10期
我是唐浩武,来自江苏无锡。目前,在无锡市委机关任职,大家都觉得这个公务员身份和摄影师的身份有点差异,但目前来看,这两种方式在我身上算是得到了苟安吧,尽管有些无奈。我不是学艺术或摄影的科班出身,所以,至今也是一个以业余身份参与到摄影中来的摄影师或策展人。我觉得这个业余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起码不受功利的影响。我最早接触摄影是在1980年左右,那会儿还在上初中。当时觉得摄影是公家的事情,对拿照相机的人特别崇拜。但有一天晚上,我邻居家一个比我大的孩子关着门窗在干些什么,不让我进门,我就非常好奇。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冲印照片,这也激发了我学习摄影最初的好奇心。当然,他们那时候学摄影和我们现在学摄影也差不多,一个是玩,一个也是为了泡姑娘。因为当时的业余文化活动实在是少,那时候我比较小,就跟着他们一起玩。后来,我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摄影兴趣小组,学了一点点基础。另外,走上摄影这条路也有家庭的因素。因为我父亲小时候在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上的学,上这个学校的原因是这个学校是我们唐家祖辈们创办的,这就是湖北美院的前身。当时我爷爷的两个兄弟,一个是校长,一个是留法的教授。所以,有这种因素,父母对我学习摄影这件事还是比较支持的。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夏天,老母亲为了让我在冲胶卷时给水浴降温,帮我去打井水……当时学习摄影还是一个高大上的事。不像现在,随便买个相机就学摄影,在20世纪80年代,相机还是一个非常贵的奢侈品。直到1987年左右,我买的第一个相机,红梅牌的折叠相机,大概不到30块钱。真正开始系统地学摄影是在1993年,我被任命到机关的一个刊物做编辑,然后也算是体制为我创造了一个学摄影的条件,我才真正走上了学摄影的道路。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弄堂碎语》拍摄于2000年到2003年。在这一段时间,我主要是在学习纪实摄影,更多的是在摸索,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是用了20mm的定焦来拍摄这些作品,周末基本就是在无锡的弄堂之间穿行。我记得自己拍摄这些作品的时候,还是有一个很明确的想法,就是参考了一句卡帕说的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所以,当时我用了20mm定焦靠近拍,也算是一种探索。在这个系列里,我觉得江南的弄堂是江南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这个文化的载体。这些年拆迁得很厉害,被拆了很多。由此,原来这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