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的生活方式,人与人相处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在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的时间里,我拍摄了《农民工》系列。2006年参加了栗宪庭先生主持的宋庄美术馆的开幕展,当时是老栗和鲍昆策展的,王福春老师和我们在一起做展览,场面相当热闹。老栗是以重回现实主义的想法来策划的那个展览。标题也叫《现实主义的记忆》,我的许多作品放得很大,有两张被放大到8米,还有三张被放大到3米,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后来,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的总编王刚也主动找到我,给我出版了《纸上记录片系列——农民工》的摄影书。我拍摄农民工也是很偶然的。我家里需要装修,来了几个农民工,我和他们接触下来感觉他们非常聪明也非常能干。有一次,一个小伙子一不小心用美工刀把自己的手给割伤了,伤口比较大,因为城里医药费他支付不起,所以选择回老家看病。之后还有很多事情触动了我,我就慢慢开始把镜头对准农民工,坚持把他们的事情拍摄下来。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呓语之重》,又叫《民工黑板报》。这一组作品是2005年,我拍《农民工》的时候偶尔遇到一群住在废弃的主题公园烂尾楼里的农民工,他们是搞绿化的,在那个烂尾楼里住了七八年,他们住的大厅里写满了各种文字和涂鸦。写得非常有意思,有一种原始的力量,也表达了这些农民工的本性和本能。他们也是在宣泄自己的怨气和戾气。我一面拍摄墙上的文字,一面也拍摄生活在其中的民工。后来我用底片扫描后叠合的方式将他们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现在的样子。在20世纪90年代,无锡仿造深圳世界之窗的模式也建造了欧洲城,于是我就拍摄了《无锡人的欧洲梦》这组作品。这是个主题公园,当时是非常火爆的。我一个朋友也因此发了财。他是帮这个主题公园印门票的,当时的情况是门票来不及印刷,票都卖出去了。可想而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火爆。这个主题公园火爆的原因大概是当时中国人还没有能力出国到欧洲去旅游,这时精明的商人就仿造了欧洲城,其中还有一些娱乐活动。大家都非常沉迷于这种假的道具,都想来过把瘾,这也是反映了国人盲目崇洋的心态。但是在快餐式的消费结束之后,这个欧洲城也很快就冷落了。我在2005年去拍的时候,只有两个守门人在看这一大片场子,这个欧洲城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是做得非常粗糙的,只是简单的模仿。但是,当时是吸引了很多无锡本地,也包括周边一些城市的旅游者。到了晚上,这里也是灯火通明,各种盛装游行的队伍把整个欧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