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
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师明确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
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
上散步。)
f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
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
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