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乡信用社以外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允许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9倍。这一步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允许贷款利率下浮。
第二步即是2012年的两次利率调整,其意义甚至超过2004年的利率改革。经过这两次调整后,除城乡信用社外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已不设上限管理,在基准利率以下具有30的自主定价空间,实际执行利率由银行根据资金成本、风险状况及盈利目标等与客户议价决定,基本反映了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下表整理了中国自1993年至今,央行对商业银行利率浮动的规定情况及文件依据,就此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三、受利率市场化政策影响下的商业银行现状
2012年6月政策出台时,大多数人认为此政将从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两方面影响银行利差。但从目前各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来看,存款端的影响比贷款端的影响要显著得多。
(一)各银行存款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上浮
新政对存款端发生重要影响主要是由于中国金融体制尚在发展之中,金融投资工具品种远不够丰富完善,存款仍然是普通百姓乃至部分公司绝对重要的金融产品,各银行之间为存款而激烈拼争,必然导致其利率的强大上升动力。这种动力在利率管制之下受到遏制,管制放松,则将充分释放。随着银行业竞争的白炽化,国有银行的存款份额稳步走低,目前已不到50,而利率差异化对这一下降进程很可能将起到加速作用。经调查,目前中国各类银行存款利率执行情况如下表:
从调查情况可见,第三梯队的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目前执行的利率政策最为积极:已经将活期存款、一年以内的短定期存款和两年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全部上调至最高的基准利率上浮10,足以体现出这些银行捍卫存款的坚定决心。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利率分层定价格局的出现是本次利率改革引致的中国银行业的一个新现象,在这一点上开始向国际银行业接轨。这种新格局的出现体现了各类银行信用水平和竞争实力的差异,而这一现象也会进一步改变各银行的原有存款份额。
(二)贷款利率相对稳定
各银行在贷款利率上,基本保持了政策出台之前的利率水平。这一现象反映了以下问题:第一,银行对利率新政高度敏感,在存款端已经让步的情况下,要守住贷款端的定价;第二,银行在贷款方面的谈判地位高于存款方面,银行在贷款定价中有着一定的主动权;第三,贷款利率的相对稳定同时证明了银行的利差并不是曾经被热议的那么大。如果银行利差真的过大在政策允许贷款利率下浮30之后,以目前银行业内如此激烈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