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等进行考察和综合评价。与此同时,多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的风行,再一次使学生评价深刻地认识到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于是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现行的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情绪、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还没有具体操作的评价标准。同时,学生评价还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追求。新课程提出了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独特性的发展,给予积极的评价。
三、问题的解决
学生学业评价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主要是对评价源而言的,同时要尊重、指导、落实学生的评价。2、开放性原则:评价时空的开放,对学生的评价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甚至延伸到社会;由定时到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评价结果的开放。3、过程性原则:这是新课程强调的理念,因为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学习和发展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和培养起来的,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活动态度与情感的评价过程。自学、提问、讨论、探究、动手、作业等过程的评价,都是学习的评价。4、多元性原则,评价的内容丰富,评价的组织形式多样,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5、激励性与淘汰性并存原则(主要针对普通高中),学业评价应该坚持发评价,以激励为主,通过评价,发现学生蕴藏的潜能,并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自觉性,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同时用末位淘汰来督促学生对学业的重视,这主要是针对现在普通高中普及后,生源下降的情况,末位淘汰也可以说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是鞭笞学生要努力学习,保证学习的质量,为高校输送合格优质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其对未来社会和工作的适应能力。数量控制在13左右,也可以作为重修或留
f级的依据。从分类的角度来看:分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包涵的内容见表一
应该特别说明的是1、自主认知能力的测评,由教研处组织命题,教务处组织侧评。每一模块组织一次。目的很清楚: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认知
f能力,即对知识的认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