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掌握程度历来是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考试中,认知能力的测评是把准确的记忆知识作为重点。素质教育把历史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测试的重点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及其对知识获取和理解的能力。方法可以是对一个或一类历史事件(人物)的认识,属于具体知识的认知。如必修三专题三中的《新文化运动》,1、要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按上述提纲完成一份书面作业,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方法二是对历史事物的纵横联系的理解。这是对众多知识点的归纳、比较、整理。一般是一个专题。如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的代议制》,要理清各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比较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自主认知能力的测评是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确定测评的内容。这样可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对所谓的“差生”而言,这种方式可以减轻负担和心理压力,让他们也有机会成为优秀者,这种方式的设计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2、创造能力的测评,一学期进行一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一组设一个组长负责管理和考核,一个记录员,记录过程及成员的合作情况。目的是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力求新意。这种测评不在于创造的本身有多大的科学性,而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能力、合作的意识、能力、技巧等。方法有撰写历史小论文,可以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电影、历史题材的小说等,学生小组自主选择。比如秦始皇。编写历史剧、开展历史文物的仿制活动、乡土历史考察等。3、自我个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展示作品进行评价,一学期一次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的评价气氛,展示学生的特长,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达到激励学习的目的。方式可多样性。如历史古迹的重返、我喜爱的历史作品等。4、家长参与评价,目的是监督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落实家长的责任,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提高学习的效力。上述的评价方案是多重的,多元的,相对的,允许异步达标,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是笔者自己的见解,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2、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