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预习。
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
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
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
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
态。
2、杜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
(2)阴阳割昏晓阴:
阳:
(3)会当凌绝顶会当:
(4)浑欲不胜簪浑:
(5)吏呼一何怒一何:
(6)老翁逾墙走逾:
走:
(7)急应河阳役应:
(8)独与老翁别别:
望岳
1、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
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
下了这首《望岳》诗。
2、朗读诗歌,探究:
(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春望1、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唐都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756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前去投奔,被叛军掳至长安,被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
18
f(757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此时,因为战乱,昔日繁华的都城,却已被叛军抢掠一空,践踏得破败不堪,满目荒凉。想起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看到破碎衰败的祖国,诗人杜甫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2、朗读诗歌,探究:(1)“春望”这一题目的意思是什么?(2)诗中哪几联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3)诗的第一联为借景抒情,你能具体说说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
(4)你怎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