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⑺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⑻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⑼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⑽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⑾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选自2015年第6期《读者》,有改动)18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7
f人物
行为
对待“木刻猴子”的情感
观念
“祖父”


顺从传统
“父亲”
摆上神案
纠结

“我”

不满

19第⑻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你从中读出了父亲怎样的矛盾心理?结合文意简要分
析。


20细读第⑼段,分析加点的“撕裂”一词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2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有耳无嘴”这一说法的认识。(80100字)
100
18行为:常常把玩(抚摩),烧成灰烬(付之一炬);情感:钟爱(怜爱);观念:屈从传统(向世俗妥协),否定传统(不顺从传统、抛弃传统、反抗传统)。19示例: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既想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儿子谨言慎行,又不愿强行扭曲儿子的矛盾心理。20内涵:是向世俗妥协,还是保持纯真的自我?表达效果:强烈表现出“我”内心的痛苦,形象有力。21示例一:“有耳无嘴”的弊端,在于国人对任何不合理现象保持沉默和妥协的习惯,使得人与人之间不能有开诚布公的交流。大街上围观暴行、会议中不分是非地鼓掌通过都是实
8
f例。它理应遭到抛弃。示例二:在特定的场合下,“有耳无嘴”也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日常交往中,家人朋
友难免会说出一些不得当的话,无关原则,就可以一笑了之。不必句句在意,事事耿耿于怀。适时沉默,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4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