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型,而是走向自我实现型。目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的孩子,他们大部分来自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都比较好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家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对这个社会有着自己的认知。如果说前几代人是把“小我”并入到“大我”中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当代大学生更乐于把“自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以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择业也将更加市场化,将使大学生更有可能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的方式。他们将更加看重物质利益,就业理想功利化,服务社会意识差,很少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我曾经与一名毕业生交谈,问他的就业意向时,他说:“西北地区的工资待遇太低了,非东南沿海发达城市不去。既然上了大学,就要找一个收入丰厚的工作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对于一些基层服务项目和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他则表示不会考虑。这名学生的就业观念是长期形成的,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很难扭转。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这种只追求个人利益,忽视社会需要,缺乏奉献精神的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令人堪忧。3、职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矛盾化。随着分配形式和就业渠道多样化,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有的只把金钱作为评价职业优劣的标准;有的把当官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把考取国家公务员作为唯一的出路,奔波于各省应考;成为“考碗族”,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有的认为择业是为了“追求美好生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有的坚持“报效祖国”,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此外,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价值观开始被摒弃,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开始根据自己发展需要“爱一行,干一行”很多大学生干不到一个月就换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日益被学生所接受。总之,信息化时代下各种思潮的出现,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了复杂矛盾的心理。他们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又由于缺乏经验,准备不足而感到自卑迷茫;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从事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却又不愿吃苦,缺乏竞争的勇气;希望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择业,又怕承担风险,存在对学校和家长的依赖心理;对职业的价值判断正确,认为任何职业都一样能为社会做贡献,但在具体行动中又转向趋利避害,看重工作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