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产生一种新的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3)代替律
不同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感觉上相同的颜色可以相互替代,而不受原来被混合色光所具有的光谱成分的影响。六、颜色视野和光谱敏感性
中央凹视觉边缘视觉白色视野黄蓝色红色绿色浦肯野现象人眼在明视和暗视条件下,对等能量的光谱色的不同波长段的亮度感觉是有差别的,即在明视
条件下人眼对长波段光敏感,而在暗视条件下则对短波段光敏感。捷克科学家浦肯野发现,白天看红花时,人眼感到红色花比蓝色花来得亮;黄昏看花时,蓝色花比红色花来得
亮。在光亮处,等能光谱最亮的部分在556毫微米(黄绿光带)处,而随着环境亮度的逐步减低,光谱最亮部分向
左移,最亮部分为510毫微米(蓝绿光)处,而原来的红色部分则看不见了,所以,在白天,黄绿色的物体显得最亮,而在黄昏,蓝绿色显得最亮,而红色不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为是浦肯野现象,又称浦肯野位移或光谱敏感曲线。七、颜色对比两种不同的色光同时作用于视网膜的相邻区域,或者相继作用于视网膜的同一区域,颜色视觉所发生的变化称为颜色对比。前者是同时对比现象,后者是继时对比现象。1、同时对比视场不同部分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相互增益的现象,比如,一块小灰纸放在灰、黑、白不同的背景上,人眼会感到在黑背景上的灰纸比在白背景上时显得更亮。这种相邻面之间的相互增益现象,称为同时对比。马赫带现象在视场亮照明区和暗照明区的邻接处,可以感受到有亮和暗的带,这个带是一个主观的对比效应,使人感到此带比周围较亮或较暗。2、继时对比色适应先看到的色光对后看到的色光的影响叫作色适应。色后象刺激停止作用后仍然在人脑中存在以感觉形象形式出现的痕迹。后象感觉的性质与现实刺激相同,则称为正后象,后象的性质与现实刺激相反,称为负后象。人眼对颜色光的后象具有负后象的性质,颜色光的后象正好是适应光的近似补色。影响后象保持时间的因素有亮度、刺激延续时间、刺激网膜的不同部位、疲劳程度等。八、颜色常性颜色常性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人眼对物体颜色的感知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赫尔姆霍茨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无意识感觉上的理智判断”。黑林认为是一种“颜色记忆”。布伦斯维克提出了一个很简便的公式来计算常性:K=(RS)(AS)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