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研究》
结题报告
总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现代社会变化快而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化,各种新的思想风云迭起。这种种因素无不冲击着学生的观念为什么而学习,即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在影响学习的众多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作为老师和家长,如果不对学习动机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不了解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不能很好地把握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是难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我校的办学思想是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中间,学生是中心。作为对教学的衡量,没有有效的成绩,是很难做到让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所以,在面对学生动机不强、不明确,甚至缺失的情况下,我校提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的研究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整个素质教育的。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引导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历程。而学习动机则是指唤起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对此种学习活动加以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一种内在历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心理学家奥苏波尔认为学校情景中学习动机由三种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根据他的内驱力理论,本研究把学习动机分为三种:认知性动机:学习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诉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如: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学习兴趣等。它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是动机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是一种内部动机。自我提高性动机: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如:班级威性、他人尊重等。又称威性动机。附属性动机:个体为了获得长者(教师、家长)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和学习搞好的需要。如:个人前途、父母要求、老师要求、高分数等。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结合专家意见,为明晰及完善课题研究内容,将研究的重点调整、细化、分解为一系列子课题,如下:1、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