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解析:这种命题的是错误的,因为它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又如,“有用即真理”、“被社会公认的就是真理”等都是主观真理论。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参见13版教材74
f21、“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解析:这句话说明了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这表明任何一个时代的真理既有确定性、绝对性、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因此对一定时代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对以后的时代来说往往就是可能的,因此真理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参见13版教材7622、“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解析:这句话表明: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参见13版教材7723、“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参见13版教材79解析:列宁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模式,如逻辑格式等。24、“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13版教材83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结果的标准。完整的解释: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结果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事物包括实践的含义在其中,事物不等于物质。25、“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参见13版教材9826、“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3版教材98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完整的解释: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27、“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