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来源于在禽红白血病BvErbB发现的EGF受体的突变体因而EGF受体亦称为“ErbB1”。人源ErbB2称为HER2特指人的EGF受体。ErbB家族的另外两个成员是ErbB3和ErbB4它们是通过同源克隆技术被发现的。ErbB2、ErbB3和ErbB4分别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85×103、160×103和180×103的蛋白酪氨酸激酶。
ErbB受体的结构包括胞外结合区结构域含有两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富集区、一个跨膜结构域、一个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以及C末端结构域。ErbB2的酪氨酸激酶区与EGF受体相比有高达80的同源性在总体上同源性达到50。而且EGF受体、ErbB2和ErbB4在结构上更为相似与ErbB3则有较大差异。ErbB蛋白之间需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后才能与NRG结合。ErbB2HER2
eu缺乏能够使其激活配体NRG1介导ErbB2受体的活化需ErbB3或ErbB4的参与形成异源性二聚体所以ErbB2又称为共受体。ErbB3虽然能与NRG结合但是其本身只有很低的激酶活性。在ErbB2的协同作用下这一活性可提高100倍。所以ErbB3必须依赖异源二聚体的形成通过反式酪氨酸磷酸化激活。而ERBB4既可以与ERBB2、ERBB3形成异源二聚体也可以自身形成ERBB4ERBB4同源二聚体。二聚体的形成并不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如含有ErbB2的二聚体倾向于形成ErbB2ErbB3或ErbB2ErbB4异源二聚体它们与NRGs的亲和力超过了其他类型的二聚体。
与NRG结合后ErbB形成同源或者异源二聚体二聚体细胞内的酪氨酸残基发生自身磷酸化触发了一个复杂的连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磷酸化位点可以与一些接头蛋白结合如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Shc、Sos、磷脂酶Cγ、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
ositol3ki
asePI3K的p85亚基和Src从而引起了下游信号级联反应如PI3KAkt、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
activatedprotei
ki
asesMAPKRasErk12、磷脂酶Cγ和成簇黏附激酶进而直接改变细胞质中的反应进程和基因表达。其中MAPK和PI3K信号通路最为重要并且两条通路有着相似的作用。
4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蛋白质的降解是一个精细控制的过程,首先有待降解的蛋白质被一种多肽(称之为泛素)所标记,接着这些蛋白质进入细胞的蛋白酶复合体中,蛋白酶复合体是一个上下有盖的圆桶状酵素,它们如同细胞的垃圾桶,专门负责蛋白质的分解及再循环利用,泛素在这一过程中释出讯号,让蛋白酶复合体分辨出有待降解的蛋白质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由泛素ubiquiti
ub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酶组成。除泛素以外还包括4种酶家族泛素活化酶ubiquiti
activati
ge
zy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