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与重建工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情报信息的支持。公安机关防范、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也是情报信息收集、传递和应用的过程。在部分省市地区,在一些容易引发事端的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灵敏高效的情报信息网络尚未建立起来,导致情报信息和阵地控制工作十分薄弱。造成防范、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十分被动。另外,由于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现场情况具有不确定性,而公安机关需要执行的上级命令具有原则性和概括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把握。比如,何时使用警力,各阶段如何使用警力,强制手段使用的时机如何判断等,都成为比较敏感和难以把握的问题。这使一线处置民警往往处于高难度和高风险的为难处境,往往如履薄冰,大都持不求有功、
f但求无过的心态。这种现场情况的确定性与处置方法的原则性之间矛盾的解决,不能依据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预案来进行。以上问题,也应通过公安机关主动加强沟通来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应建全情报信息网络建设,消除情报壁垒,实现情报共享,完善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等重点部位和重点行业的情报跟踪监测体系。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应区分常规性群体性事件、违法性群体性事件、犯罪性群体性事件的不同类别,细化其内容,使各项处置措施和方法更具针对性和实战性应组织民警学习各种预案的要求,使民警对各自的职责、任务熟记于心。并且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组织演练,提高参战单位和人员的实际处置能力。
3关于经费投入和队伍建设问题
无论是对预案的针对性演练还是加强队伍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经费保障。基层组织是预防群体性事件的第一防线,基层派出所的民警长期工作在基层第一线,平时,解决处理大量的矛盾纠纷,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工作方法,增加基层派出所的编制和经费,增强队伍建设,有利于工作经验与方法的传承与延续。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另外,应加大对基层民警有关群体性事件的专项培训,使每一位基层民警掌握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要领,熟悉与群体性事件主体的沟通技巧,善于分辨、了解掌握对方的心态,避免因言语“失误”,而成为群体攻击的直接目标,甚至成为转移攻击目标,成为事态恶化的重要诱因。培训民警把握沟通的语言分寸,团结群众,耐心倾听,以理服人,慎重对待媒体,掌握与媒体就群体性事件进行必要沟通和互动时的原则与方法,以树立警察正面形象,避免形象危机。通过培训,提升基层派出所民警的沟通能力、倾听技巧和调解水平,
f使矛盾纠纷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