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艺术品业:到2015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2000亿元。工艺美术业:到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文化会展业:形成3至5个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创意设计业:举办1至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展会和赛事活动,支持打造3至5个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网络文化业: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和文化品位,进一步增强网络文化核心竞争力。数字文化服务业:形成一批采用数字技术提供制作、传播、营销、推广等服务的文化服务企业,为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二)文化产业当下发展状况
据最新的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显示,当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可以总结成如下几点:1、“十五”以来全国文化消费景气指数降低781,2009年略有回升;城乡综合景气指数上海居领先首位,西藏居提升首位。2、“十一五”以来全国文化消费年均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乡村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显著下降。
从2000年至2009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总量从270435亿元增长至752144亿元,2009年为2000年的278倍,总净增长17812,年均增长1204。从乡村来看,20002009年,全国乡村文化消费总量从152060亿元增至244221亿元,2009年为2000年的161倍,总净增长6061,年均增长541。城镇方面,20002009年全国城镇文化消费总量从118375亿元增至507923亿元,2009年为2000年的429倍,总净增长32908,年均增长1757。
蓝皮书认为,尽管城镇与乡村文化消费总量及其年均增长应当受到其城市镇化进程带来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影响,这或许能够解释乡村增长在各个时段都低于城镇水平和城乡综合水平的一方面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与“十五”期间相比,“十一五”前四年全国文化消费
2
f总量年均增长幅度都明显下降。3、“十五”以来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从21418元增至56494元,上海、北京、江苏人均文化消费绝对值增长居全国三甲,地区差检测指标从138扩大至146。4、全国城镇人均文化消费从26407元增至82688元,乡村人均文化消费从18672元增至34056元,“十五”以来城乡比检测指标从141扩大至243。5、“十五”以来全国城镇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并受到“积蓄增长负相关效应”持续挤压。
(三)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1.2015年实现“双十百千”“双十”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10左右,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