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葫芦岛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二级考核样题模块一教师实践反思模块二学科知识与技能(二)
一、填空题1.从课程目标看,品德与社会是“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的课程。2.因为课文内容都体现着教材目标。所以要把课本作为()、()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回归沸腾的现实生活。3.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课程教学资源的(4.从功能特点看,课程资源可以分为(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6.“内容标准”实际上就是课程目标的()性资源和()性。)性资源。
)为核心,这也是本课程的方向。)化和()化。
7.品德与社会课有“()”、“行为与习惯”、“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几个方面的分目标,这几个目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8.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每个单元前面的前言,既是对上一单元进行(),又是对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加以点拨,进行总体介绍,起到承上启下、概括全貌的作用。9.课堂的生活化,意味着课堂具有与儿童其他方面的生活的“性”。10.从课程的类型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二、选择题)性。
1.教材中的图和文字只起示范和()的作用,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收的对象和内容。A导读B开阔思路C激发兴趣D提醒2.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的联系。A课外活动B社会发展变化C学校要求D家长要求3.课程资源必须具有性,能够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A知识B趣味C教育D活动4.课程资源的开发最终是要开发出以为本的课程资源。A教师B学生C家长D学校5.()是课程资源的重要鉴别者、开发者和利用者。A教师B学生三、判断题C家长D学校
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仅表现在课程目标部分。()2.品德与社会课程在课程价值上虽然具有多元性,但主导价值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3.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标准”是按照学科体系的知识点呈现的。()
4.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教学的素材或直接来源,是学生学习、获取或内化的对象,又分为可预设和不可预设的。()5.单元的结尾有一个“概括与思考”,目的是对本单元的学习加以概括和总结,并且给学生提供鼓励和思考的空间。6.教材只是范例,所以可用可不用。(())
7.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8.品德与社会课程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教学,也不能脱离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抽象地进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