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鱼
教材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设疑、讨论、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带着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归纳总结。2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结合鲫鱼实验,自主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的分类。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2教学难点:鱼的呼吸与运动。三、教具准备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四、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喜欢吃鱼吗?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三、合作探究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f的?(一)游泳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二)呼吸: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课本P7)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4、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