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两次重大的改造。1980年的改造采用热偶合技术,即将第二萃取蒸馏塔顶全部富含丁二烯的蒸汽.不经冷凝直接送入脱重塔中段.同时将脱重塔内下降液流的一部分从中段塔盘上抽出,送往第二萃取蒸馏塔作为塔顶回流液,这样第二萃取蒸馏塔塔顶不需要冷凝器,这部分的热量将全部加到脱重塔,使该塔塔底再沸器的热负荷比热偶合前降低40%左右,从而实现大幅度节能。1988年的改造主要解决系统热能回收问题.即在提浓塔和脱轻塔安装中间冷凝器,将提浓塔从进料板附近上、下两段串联相接,这样即可使上塔负荷大幅度降低,又不会影响塔的操作条件。将塔分为上下两段,下塔操作压力提高.塔内温度相应升高,这样中间冷凝器就可回收到高品位的热能。此外,溶剂回收塔塔底废水的热能,可用于该塔进料管线的预热器,加上解析塔从侧线采出炔烃也可回收部分热能,因而该工艺在同类工艺中的能耗是最低的采用ACN法生产丁二烯的特点是:①沸点低,萃取、汽提操作温度低,易防止丁二烯自聚;②汽提可在高压下操作,省去了丁二烯气体压缩机,减少了投资;③粘度低,塔板效率高,实际塔板数少;④毒性微弱,在操作条件下对碳钢腐蚀性小;⑤丁二烯分别与正丁烷、丁二烯二聚物等形成共沸物,溶剂精制过程复杂,操作费用高;⑥蒸汽压高,随尾气排出的溶剂损失大;⑦用于回收溶剂的水洗塔较多,相对流程长。
3
f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5.2二甲基甲酰胺法
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又名GPB法,由日本瑞翁公司于196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建成一套4.5万吨/年生产装置。该生产工艺包括四个工序,即第一萃取蒸馏工序、第二萃取蒸馏工序、精馏工序和溶剂回收工序。原料c汽化后进人第一萃取精馏塔.溶剂DMF由塔的上部加入。溶解度小的丁烷、丁烯、c,使丁二烯的相对挥发度增大,并从塔顶分出,而丁二烯、炔烃等和溶剂一起从塔底导出,进入第一解吸塔被完全解吸出来,冷却并经螺杆压缩机压缩后进人第二萃取精馏塔进一步分离。不含c组分的溶剂从解吸塔底高温采出,用作萃取精馏、精馏、蒸发等工序的热源,热量回收后重新循环使用。炔烃、丙二烯、硫化物、羰基化合物这些有害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为防止乙烯基乙炔爆炸,并进一步回收溶剂中的丁二烯,第二萃取塔底排出的富溶剂送往丁二烯回收塔,塔顶为粗丁二烯。回收塔塔顶馏出的丁二烯和少量杂质返回第二萃取塔前的压缩机人口,塔釜含炔烃的溶剂送至第二解吸塔,从该塔塔顶分出乙烯基乙炔,稀释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