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将谱曲看做是第一度创作,演奏演唱是第二度创作的话,那音乐的欣赏则可以看做是第三度创作。
欣赏是听觉,感知和联想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在听音乐时,往往使我们想到听觉以外的事物。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作品背景、内容、特点、思想等直接传授给学生,或者只是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地进行介绍,然后欣赏;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音乐的“不确定性”,创造性教学就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
f从深度、广度掌握作品的实质,使学生能听、会听、创造性地听。美国哲学家、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听音乐是创作音乐、创造音乐。提供给听者的音响所具有的音乐潜在意义永远是一种人类的诠释,一种由听者完成的诠释。”正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所以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作用,这正是我们通过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非音乐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学习欣赏音乐实现其审美教育的目的
贝多芬说:“音乐不在谱子上,而在谱子之间。”因此,在上音乐课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的歌唱与欣赏机械地束缚在音符上,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人声的种类,音乐的织体,乐器的音色,乐曲的体裁、形式、结构等音乐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音乐的欣赏而奠定的基础。教师要启发他们根据音乐的各种要素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理解并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可以通过分析旋律、歌词,引导受教育者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即节奏、速度、音高、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感中的作用,完整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受教育者体会、表现音乐,最终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家刘德昌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为一个程序:欣赏模仿创造表现欣赏。他认为,无论什么人对音乐的入门都是从对音乐的聆听开始的。音乐特级教师孙宝清在谈到音乐欣赏教学时也指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认识是在对音乐音响这个客体的欣赏中进行和实现的。欣赏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重要手段。欣赏在音乐课各种课程形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很多经验丰富、资力较深的音乐老教师都很注重音乐欣赏教学。记得我在给学生上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欣赏课时,就是先大致讲述了这部歌剧创作的历史背景,然后找了一些片段视频欣赏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最后再一点一点地边讲边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