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金山、青浦区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
第一部分1按要求填空(5分)(1)(2)望西都,潼关怀古》(3)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由空间开拓视野,由时间驰骋想象,营造了开阔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杜甫《登高》中相似手法写出相似境界的一联是“2按要求选择(5分)(1)一位同学要在“高三毕业典礼”上表达愿景,下列适合在发言中引用的一项是()。(2分),。”,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伤心秦汉经行处。《【中吕】,积累运用(10分)
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D是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2)某电视台邀请一对父子艺术家为嘉宾。老艺术家曾接受过该台采访,而此次未能前来。电视台主持人对年轻艺术家说的开场白,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我上次采访过您父亲,家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B我上次访谈您父亲,亲聆先贤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C令尊曾光临本台,老人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D我曾垂询令尊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看法,他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1(5分)(1)士不可不弘毅(2)意踌躇(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2(1)(2分)B
山坡羊(2)(3分)C
第二部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阅读(70分)
给孩子一个合适的诗词读本
钟锦
f①我的老师叶嘉莹先生选编了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这本书出版后反响极好,出版社很快又推出一个“讲诵版”,并且附有二维码,扫描后可以听到先生自己的吟诵和讲解。这些讲诵有人在微信圈里转,我顺手点开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一首,一听之下即为叫绝。急忙买回,用了两天时间通读一遍。这一读,引起了我对“给孩子”的思考。②“孩子”的年龄段最好先确定一下。宽泛些说,十八岁以下都算孩子,能够读诗总得到六七岁吧。六七岁前的孩子,其实读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我认识一个朋友,据说四岁就能背诵《长恨歌》,但现在记忆的诗词并不多,理解尤其不深入。而从六七岁到十八岁,起码有两个阶段,就以小学毕业的十二岁为界,前后的领悟能力实在是截然不同的。假如“给孩子”是给六七岁到十二岁的孩子,这个选择尤其应该慎重。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记忆力虽佳,领悟力却未成熟。除了罕见的天才,很少有可能真正领会那些精妙深微的诗词作品。叶先生自己就曾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