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项目支出进行实时监控,随时掌握财务动态,将实际的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标准比较,找出偏差并加以调节;对照预算执行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性、科学性、前瞻性。这样才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经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11c0279,11c0286)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第三,建立精细严谨的二级预算机构。各二级单位应提供各项支出的理论依据;负责本部门内部预算的编制、上报;严格执行批复的经费收支,及时跟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改进执行中的不足;提出预算调整方案,协助学校经费使用效益考核等。利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各二级预算单位的责任主体行为动机,调动他们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预算管理编制方法的创新措施国库集中支付的最大特点是有预算才有支出,预算渠道不得随意变更,用款计划年末要注销,第二年再做追加预算,重新申报用款计划。可见,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成为制度顺利实施的核心。目前,中国不少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实际上采用的是一种形式上的部门预算编制模式。高校预算编制可以根据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及核算管理的需要综合采用零基预算、综合预算、定员定额标准预算,发挥信息化在预算中的作用,提高预算透明度、维护公平、减少违法,切实解决预决算“两张皮”的问题。第一,更新理念,推行零基预算。编制预算时对所有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零基预算对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费用项目的开支数,不是从现有的基础出发,也不考虑目前的费用水平,而是一切从零出发,以零为起点,即以无费用、无服务、无收益作为预算的起点,完全按照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业务需要,从根本上考虑各费用项目的必要性与规模。零基预算要在中国高校推行,既需要国家的政策倾斜与配套协助,更需要高校打破每年预算只能升不能降的陈旧观念,改革现有的预算编制模式和预算管理模式,形成内外互动的良好预算管理体系,使学校的各项支出行为得到较有效的规范,从而达到国库集中支付经费的目标。这样既切实发挥单位预算管理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又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二,细化预算单位,推行综合平衡。在预算安排时,坚持“总量控制、逐项分解”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量力而行,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