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12分)(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10分)(3)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体提出两个观点。(4
f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
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
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
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建国以来重
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
差异及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
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1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成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准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f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子制造出原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