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牢固的,以环境为核心的环境道德意识。因此,在初中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尊重自然,爱护生物,这才是现代人应有的道德素养。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二、生物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一)根据教材的内容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日常备课时,我根据环境保护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秩序,将教学过程的主题集中到课堂教学上,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施生态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学思想、生态道德、生态行为素质的培养。例如,在讲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着重讲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植树造林的意义,并自觉地参与种树,保护植物。讲授“稳态与环境”时,让学生探讨“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观看《地球环境污染》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被破坏,环境被污染,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从而思考“从现在起,我们自己能为保护生物圈做些什么?”让学生在反思中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二)联系身边的实际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现实生活是生物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教学需遵守的原则。自生物教学融合环保理念之后,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这才能达到环保教育的需要。“保护环境”不能仅停留在言语上,还要有具体而有效的行动。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环保的意义,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里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避免自己的行为给环境造成损害。如:谈到生物知识里的环保问题时,我则指出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不随意倒垃圾、回收可利用资源、尽量步行和骑自行车上学等,这些小事情也能起到很好的环境保护作用。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才能达到环保教育的真正目的。(三)根据环境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要不断引进大量实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环保知识与生物教学的联系,可适当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结合图片、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例: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999年对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全面停止,“北大荒”不再开荒。国家考虑到垦荒在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时,导致了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面临灭绝。这一现象则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粮食和生态环境哪一个重要?显然,国家认识到了环境对于人类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四)结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