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防洪挡墙及护坡,采用多层岸线的理念拓展景观的纵深感,我们将450420标高区域作为一级防洪水利护坡;420410标高区域作为滨水活动功能区;410360标高区域作为二级防洪水利将将护坡;将360280标高区域作为临时滩地区(见图4)。在景观形式上又通过花堤、草滩、自行车道、广场平台和雕塑画卷等界面形式在竖向空间上柔化了原来生硬的防洪岸线,丰富
f图5滨江休闲广场活动区全景
图6儿童游戏沙坑活动区
图7“株洲故事”浮雕景观墙
了城市的滨水空间。当然,设计还通过电气防水、建筑底层架空防洪、综合排水系统、植被防冲刷及耐淹措施、栈道木铺装抗浮等处理手段对洪水淹没期间的管理和维护也作了一定的考虑。33功能植入:根据自然条件和环境需求,合理植入功能区块,带动人气,恢复场所活力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株洲湘江滨水空间的消极化主要原因是缺乏定位准确的功能场所。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港的景观改造成功就因为在衰落的港口空间中植入了商业和休闲的功能。长期以来湘江区域空间的功能形式主要为采砂场、码头、水厂等工业性产业,而在沿江又以住宅和商业为主,这就造成了滨水区域在功能分配上的严重不合理。在对周边区域环境作了详细分析后,我们根据水位标高的变化情况,决定将450标高区域定义为永久功能区,在这一区域我们设计了酒吧街等永久性建筑设施;410420标高区域定义为过渡性功能将区(见图5)。在这一区域我们设计了航模、极限运动、篮球、门球等体育活动场地,还安排了休闲广场、湾池栈道、艺术墙、沙滩、码头、酒吧街、剧场、水涧等功能空间(见图6),并通过一条贯穿全线的自行车道慢行系统来进行功能串联,增强交通的可达性和功能空间的连续性。这也正符合了使风光带营造多样功能场所,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的中心目标。只有让
f人能在湘江边亲近水、接触水,让区域成为市民零距离感受自然的媒介和载体,才能体现城市滨水空间的特殊价值和意义。34文化拓展:挖掘特色文化,融合景观设计,传承城市文脉在项目前期定位时,我们就倡导设计自然生长的景观,这可以从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两方面来表现,而对于一个处于城市中心区域的标志性景观工程而言,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目标。在印象中株洲是一个“火车拖来的城市”,作为中国铁路的南部枢纽,株洲往往在初中课本上已被人们所熟知。然而株洲也有自己悠久的历史,这里是炎帝的故乡,杜甫也曾经在这里生活并写下千古传承的诗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