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防洪功能,因此,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水利防洪的要求。根据湖南水利部门的要求,湘江的沿江大堤要满足百年一遇的防洪标高(黄海标高4416)而基地现状的普遍标高在410左右,,这也意味着90以上的风光带景观用地都处在百年防汛标高以下,风光带用地将随着不同水位的变化有不同面积的用地将被洪水淹没。而湘江的年水位变化有十多米(270415),因此这对滨水空间的景观改造造成了巨大的困难。3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改造的实践尝试根据基地现状的基本情况,设计从生态修复、防洪改造、功能植入、文化拓展四个方面入手,对湘江城市滨水空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从根本上改变区域空间的
图2多层湿地景观
f面貌,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场所复兴。31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地营造低碳、自然演替的“绿色江滩”
图3城市休闲沙滩
本次湘江城市滨水空间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湘江两岸的生态环境,而这也成为了此后所有工作的中心。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和与当地专家的交流,设计师建议保留原有植物群落,补充本土植被,再织原有生态环境体系,根据其自身特色自然演替,形成低养护、生态型的“绿色江滩”。同时利用多样滩地形式,因地制宜地营造特色湿地和沙滩景观。设计利用自然手法将江水循环引入,在达到一定净化效果的同时也营造了特有的城市滩地景观见图2。另外,设计还将现有的沿岸采砂场改造为城市休闲沙滩,恢复昔日“平沙夕照”的沙滩美景(见图3)。这些因势利导的景观改造,最终在压抑的城市空间中营造出了一片随江水及大自然的演替而生长的特色“滩涂景观”。
图4滨水空间竖向断面分析图
32防洪改造:在满足防洪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柔化边界,丰富岸线河流的水源基本都是雨水和雪水,这就造成了水位季节性的落差变化,这也是在进行河流滨水景观改造时常常遇到的难题。设计师必须在保证水利防洪标高要求的前提下再来讨论具体的设计方案。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规划层面就应该为防洪大堤与岸线之间争取尽量多的缓冲腹地,为景观设计留有一定的利用空间。但在项目启动的时候往往这个空间已经被限定,像上海外滩滨水景观所遇到的情况就是防洪大堤直接临水,也就根本没有腹地的概念了。幸运的是我们在株洲遇到的情况要好的多,虽然湘江株洲段的水位从280(枯水位)到450(百年一遇水位),每年基本都有十几米的高差,但是枯水期水岸与防洪堤之间平均还有80m左右的腹地空间。在这样的基地条件下,设计利用并改造原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