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公考领袖第一品牌
【背景链接】森林城市、宜居城市、山水城市提起改善生活环境,考虑更多的是城市。然而,当下农村,消费向城里看齐,“生活污染”也在慢慢“接轨”。乡亲们腰包鼓了,敢消费了,包装盒、塑料袋、饮料罐,产生的垃圾不比城里少。可乡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比较少,“产”“出”有无,形成“垃圾围村”。甚至,不少在城里无法立足的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异地搬迁”,还造成“工业污染下乡”之虞。与恶化程度相比,农村生活环境被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党和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问题高度重视,2008年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35亿元,支持26万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57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标准表述】综合分析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农村环境失守,是农村环境保护长期缺位的结果。由于城市污染相对集中、治理技术工艺成熟,治理效果容易显现。长期以来,国家及地方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的倾斜,使城市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相较之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许多乡村甚至没有基本的垃圾、污水收集设施,更谈不上就地处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十分普遍。更让人忧心的是,农村污染防治机制还没有理顺,资金保障、监管力量都还很缺乏,致使污染状况持续恶化。农村环境失守,也是一些地方忽视农村污染防治、对污染转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结果。目前,农村既有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化肥农药使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还有工业点源污染。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被城市拒绝的重污染工业,又成了不少农村招商引资的香饽饽。这些重污染工业吞噬、蚕食着青山绿水,造成农村环境质量急速下降。挑战当前,我国的生态乡村建设依然面临着五大挑战:一是化肥农药超施滥用。据统计,我国每公顷农田化肥施用量高达318公斤,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施用农药12公斤,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中公教育版权二是白色污染愈演愈烈。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运用,使残留薄膜逐年增多,超过23的废膜被弃之于农田、林带、水渠,成为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三是生活垃圾乱排乱放。全国农村每年产生28亿吨生活垃圾和90多亿吨生活污水,大都未经处理,被随意丢弃和排放。每年产生的65亿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四是过密养殖隐患重重。畜禽养殖业呈现集约化、机械化的趋势,千头猪场、万只鸡场大量涌现,畜禽粪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