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谈谈电视民生新闻现象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于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报道。2002年底,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在创办的《第一现场》栏目,多数的新闻属于典型的民生新闻。从2005年11月改版后的《第一现场》栏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节目更贴近民生,笔者现以《第一现场》为例,谈一谈个人对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些看法。
定位:栏目从记录百姓生活、传递百姓声音、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到“面向主流社会”的内容定位,《第一现场》不仅注重上情下达,也突出下情上达,在促进政府听取民意、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纽带作用,凸显出《第一现场》所肩负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第一现场》是纪实类的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强调客观事实第一时间在场以及节目的现场直击感;注视与事件相关联的人物,揭示发生对象原物形态下潜隐在对象表层背面的真实;突发性事件的节目制作播出,保持与客观事实的同步发展。在《第一现场》,将找到深圳这个城市的动人细节。《第一现场》立足本土化,关注百姓生活,传递快速有效、真实可靠的城市资讯,对新闻事件有自己独到的、生动的点评。《第一现场》以杂志化的结构方式,“点击”强调新闻图片本身传达的现场震撼力,“目击”表现动态情节的过程描述和细节把握,“写真”搜罗我们这个城市有趣的人、好玩的事,“链接”串起时空资讯。主持人以“说新闻”的方式贯穿整档节目,播报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发现动态情节,讲述人物故事。《第一现场》记录的不是恢弘的城市大事记,而是朴素的市井民间史。一、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视域狭窄,内容琐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负面报道过多。这些问题,在深视的《第一现场》中都不同程度存在。节目扩容后,应该注意增加信息量,增加新闻条数,增加每一条新闻的播出时间,而不是把1分钟说完的片子拉长成3分钟说。改版前,看《第一现场》有时会觉得某条新闻意犹未尽,因为这条新闻确实引人深思,应该多一些展开深入报道,但限于时间未能把话说完。对于这样的新闻,在有足够时间的情况下,应该让它长起来。比如,对一个简单的车祸,几句话简单说完,不应拉拉杂杂扯说
f很多;对于因交不起看病钱而被迫把孩子扔在医院这样的新闻,能够揭示新闻背后很多社会问题,引人关注,应该尽可能地深入报道下去。一应表现大众的生活追求和心灵渴望常看《第一现场》的观众,发现“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