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劳动教育已被提到一个重要位置。然而我们的教育部门对于劳动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劳动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指导思想的误区。错误认为学生只要掌握文化知识,考上大学就可以了,掌握劳动技术是走上社会后的事,说白了,应试教育观念在其中作祟;一是措施不力,教育方法单一。要么是纯理论的说教,要么是纯实践的劳动,学生难于接受。
关键词:语文教学劳动教育方法
劳动教育的形式多样,完全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尤其是历来讲究“文道结合”的语文课,更具有进行劳动教育的优越性。本文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劳技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语文科除了有其“工具性”外,还有其“人文性”,这就决定了它担负着既传授知识,又育人的任务。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方面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道德品质、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劳动教育当然也包含其中。因此,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2、学生思想现状的需要。在应试教育魔棒的驱使下,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学生的头脑中严重地存在着厌恶劳动,瞧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就连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农家子女也以有朝一日跳出“农门”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形势下,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思想中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迫切任务。
3、改革开放形势的逼迫。在深化改革的社会环境中,学校的任务决不是单纯培养未来的大学生,而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种人才。考取大学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大军的一员。如果学校不重视劳技教育,学生劳动素质差,这要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
1、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渗透了进行劳动教育的课文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歌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文章。这类文章对劳动人民勤劳、善良、俭朴、无私的高贵品质进行了讴歌,这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
f情有着重要作用。例如《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回忆我的母亲》里的“母亲”,《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这些人物身上,无不闪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