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
20170828185832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8期摘要: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每个人在做好自身修养之
后,将家庭和睦当做小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国家安定做贡献。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还是以家庭美满,社会稳定为目标。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也将家国情怀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人教版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39011历史与家国情怀11古代历史上的家国观念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也是国家的组成单位。我国历史上一直将国家看成是民族大家庭。古代的家庭指的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托的社会单位,然后又以宗族形式存在。宗族制是建立在以权力分配和义务履行为标准之上的,而我国古代国家的构建也是建立在权力分配和义务之上的。在家庭中,父亲的地位一般都是作为领导者和权威的象征而存在,家庭成员必须服从父亲的命令,后代对父亲还要旅行赡养的务,这就是孝道体现;国家的领导者君主同样具备这种特点,他高高在上,臣民必须服从,还要无条件地忠诚于君,这样才能使国家稳固。对君主的服从与忠诚,其实是家庭对父亲服从与孝顺的延伸。古代对家庭对父母的重视,发展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种地步,甚至为“父要子死子不死不孝”,又延伸为“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这样盲目的地步。这种家国情怀是建立在专制家庭和专制国家基础之上的,用家庭结构来要求民众对统治者的无条件服从,来达到国家稳定的局面。在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更是缺乏民主的。但是尽管如此,我国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国家也因此相对稳定。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无数爱国爱家的英雄人物,这些人常常将皇帝当做国家象征,不让君王受辱,保护君王的生命成为臣民的义务,哪怕这个君王并不爱民。12现代的家国情怀现代的家国情怀和古代大不相同,尽管家国结构相似,但家庭中父亲没有绝对权威,家庭成员都是互敬互爱,父母有抚养孩子的权利,孩子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无论是法律还是亲情上,不存在“父要子死”这样的极端要求。现代的国家观念,也没有封建时代的专制式权威,对国家的忠诚体现在国家这个大单位,也就是大家庭的概念。现代的家国情怀,指的是捍卫国家稳定,家庭和睦,这两者是相互相成,只有国家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使家庭和睦。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只有和睦了,才能减少生活矛盾,而生活矛盾越少,社会越稳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