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八)课内现代文阅读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答: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2、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哪三件趣事?答: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答: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答: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答: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答: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答: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答: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10、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11、课文第9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
f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心理描写;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12、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用百草园的自由与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1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你怎样看他?答: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