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代谢水300饮水10001500
水的出量(ml)
皮肤蒸发500
肺呼出
350
粪便排水150
总量
2500
肾脏排水100015002500
四、细胞内外液电解质含量
阳离子mmoll阴离子mmoll
细胞外液血浆细胞内液
Na140K
Cl104HPO42
HCO324
蛋白质
150
40
67
f五、体内水交换及体液的渗透压体内各部分体液间的水不断相互交换其交换量保持动态平衡。
1、血浆与组织间液之间有毛细血管壁相隔,除蛋白质外,水和小分子溶质均可自由通过。因此以血浆电解质代表细胞外液电解质。2、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存在细胞膜,细胞膜对水和小分子溶质(如尿素)可以自由通过,蛋白质不能通过。电解质虽然经常出入细胞,但是其通过细胞膜并不自由,受多种因素制约,所以细胞内外离子成分不同,细胞内阳离子主要是K,细胞外阳离子主要是Na。细胞内外Na、K之所以保持显著的浓度差,主要是细胞膜上存在钠泵。3、溶液的渗透压取决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目,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细胞内外的渗透压是相等的,当出现压差时,主要靠水的移动来维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平衡。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单价离子Na,Cl和HCO3产生。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是K,HPO4。六、消化液的特点
人体由消化道摄入水和电解质。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消化道分泌大量消化液,成年人达8000m1日,消化液完成消化功能后几乎全部重吸收。消化道各段分泌液所含电解质不同,胃液中主要含Cl、HCO3为零呈酸性;小肠中胰液、胆汁、肠液主要含Na、HCO3为碱性;各阶段消化液中所含K和血桨相近甚至明显高于血桨。在疾病状态下,如呕吐、腹泻、引流、造瘘等均会丢失大量消化液,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七、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人体水、电解质平衡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通过改变肾脏对水的排出量和控制肾脏对Na的重吸收,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相对稳定。1、抗利尿激素(a
tidiuretichormo
eADH)
ADH释放:渗透压升高作用非渗透压因素(血容量和血压变化)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使ADH分泌增加;当血容量下降时,对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ADH分泌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容量增加。相反,当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增多时,可出现上述相反机制,使ADH分泌减少,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渗透压回升,血容量减少。2、渴中枢渴觉中枢位于下丘脑视上核侧面,它和渗透压感受器在空间上有部分重叠。渗透压感受器兴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