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现在到2010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会保持1500万左右,20102020年会下降到1000万左右,从劳动力供给来看,从现在到2010
f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在3500万左右,比我们经常认为的2500万要多1000万;20102020年期间,年均劳动力供给在2500万左右。从供给和需求对比来看,从现在到2010年,就业缺口在2000万左右;20102020年期间,就业缺口有所下降,但也在1500万左右。可见,未来15年,劳动力就业缺口都在1500万以上,就业压力持续存在。这是对我国劳动市场的一个基本判断(中国经济时报:20070528)。”国外经验认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有二,即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中,正是因为我们大力发展了第二、第三产业,才得以解决了近2亿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达70以上,只靠这两条途径,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任然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那么是否还有第三条途径呢?潍坊的现代农业模式明确告诉国人:是肯定的。通过查阅相关信息,我找到了答案,下面,我将介绍的是潍坊现代农业模式:时任中共潍坊市市委副书记郑金兰同志出版的《“三农”手记》透露出一个颠覆性信息:农业能富民,农业在解决剩余劳动力方面也大有作为。笔者在潍坊10天实地考察所得的结论认为,郑金兰同志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这是今后20年或30年内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第三条有效途径,它同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同样重要。三个极具说服力的案例。案例之一。寿光市洛城街办事处屯西村,该村727户,2968人,劳动力1750案例之一人,耕地2380亩,人均八分地,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城郊村。人均收入6100元,建大棚710个,占地1550亩,其余为粮田、林地。按传统农业耕种,只需500个劳动力即够,“剩余”出1250个劳动力都需要进城打工。但由于该村实行了现代农业,向农业深度发展,710个大棚全种了蔬菜60为黄瓜,30为西红柿,10为其他精细蔬菜。全部为管浇水地,人工深翻一尺半黄瓜、西红柿全部上架。每亩地用工超过传统农业数倍。一个大棚除了要两个劳动力(一般均为夫妇二人)不分季节,全年投入,每天平均10小时以上,超过传统农业用工45倍。511月,每两天要雇一个外来工,全天下来合计110~120工。按一个整劳动力计,全村710个大棚,至少需雇外来工350个工,加上本村实际留下的950个搞农业的,统算下来合计1300个劳动力。平均每亩地容纳了054个劳动力,比传统农业每亩耕地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