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模式,社会专业实施工学交替“233”教学模式,采取分散轮流定岗形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实习结束后,进考核合格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为企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紧缺人才。2006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院校。今年4月,教育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保庆来学院考察后,给予学院“办学体制好,办学模式好,办学效果好”的高度评价。
三、就业,随着形势变重心向就业工作倾斜。在2000年设立深圳办事处、2002年设立上海代办处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北京、西北设立两个代办处;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制定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及考评办法,明确考评内容及奖励措施;建立学院、就业部门、教学系统“三级联动体制”,学院总体协调,就业部门负责开拓市场,充分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提供150以上的就业岗位,争取提供200就业岗位),系部负责全过程教育培养、就业指导,以及学生就业;成立毕业生校友会、学生就业联合会,充分利用已就业学生资源,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就业领域向多行业转移。煤炭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也是学院的品牌专业,学院采取行业专业带社会专业的办法,利用企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同步延伸就业链。同时,利用区域影响力,拓展就业行业,实现了从煤炭行业向化工、钢铁、冶金、石油、信息、物流等行业就跨越。就业市场向西部转移。由于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外向型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国家对西部地区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学院随着形势变,及时调整就业市
f场开发方向,把就业工作主战场从东南向西北转移,把原先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区域就业基地为主体,西部地区为补充,调整为以河南省煤炭企业和西部企业为主体,以南方和沿海为补充的“两主体两补充”就业格局。
以创业带就业,倡导灵活就业。高度重视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2005届毕业生邢建邦,创立平顶山魏邦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现有员工21名,每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2007届毕业生赵怀亮,毕业后相继在林州、舞钢等地开办了“小鸡快跑”烧烤连锁店,为学生自主创业作出了榜样。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灵活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参与“三支一扶”计划。
就业经验交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实现了出口畅、入口旺的好局面。我们的体会是:1帮助学生树立就业新观念,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毕业生就业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