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管理包括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等方面。(二)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学校管理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方法是管理理论转化为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一般来说,学校的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行政方法这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2.法律方法这是指运用法律这种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3.教育方法这是指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教育,从真理性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方法。4.经济方法即物质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质作为激励动力,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5.学术方法这是对学校中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对这类工作的管理不应使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而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五、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在我国,小学是国家教育行政的重要对象,其内容之广泛远胜于其他教育领域。由于中小学是各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工作不能不考虑其所在地方的需要。同时由于教育工作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教与学的精神活动,很难以划一的标准来加以规范,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就具有某些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点,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一)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小学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内容的文件。课程计划的行政作用就在于为小学规定基本的内容要求和法定的质量标准,以达到对学校教育事实上的控制。我国对教学内容的管理几十年来经过数次变化形成了目前的中央集中领导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体制。具体地说,中央一级主要负责制定有关方针、政策、编制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和需要对课程计划作必要的调整。学校非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随意改变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是体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又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为了保证培养人才的整体质量,对学校教学内容提出统一的基本要求并进行标准化管理是必要的。因此,课程计划和教学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