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新区发展规划和
f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新型贸易方式,为国际贸易营造高效便利的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中有升。编制实施省级产业集聚区系列规划,强化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推进146家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抓好101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制定实施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建设4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快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深入实施。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0,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5。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面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推进200个中心镇改革发展和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制定实施新一轮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对12个重点欠发达县给予特别扶持,低收入群众脱贫增收成效明显。欠发达及海岛地区发展环境稳步改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污染减排六大工程,重点流域、区域、行业和企业污染整治全面加强。强化行业准入和源头控制,启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工作。强化落后产能淘汰,深入实施铅酸蓄电池全行业排查治理,推进电镀、制革、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2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加快实施富民惠民十大工程。完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全面建立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加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建立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09万套。开展13项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五项重点任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平安浙江”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保持“三下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改革开放扎实推进。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举办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制定鼓励民营经济提升发展、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政策,跳出浙江发展浙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