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同,在一些次要属性上存在差异。
f(1)客观对象起了变化的;(2)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深化的。(二)古今词义基本不同的:这类次数量多,可以从不同角度考察古今词义的差异。1.词义程度上的差异:(1)词义变化显著的;(2)词义变化微殊的。2.词义范围的差异:(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3.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1)词义褒贬的差异;(2)词义轻重的差异。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1.要有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2.辨析的重点不在同,而在异,在同中之异;3.要掌握较多的语言材料,经常进行比较归纳;4.充分利用工具书,有条件的可参阅古注。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有关联的义项间的关系构成了词义系统。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他义项是
f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本义指词的本来意义,指有字形可考、有文献资料参证的最古的意义。2.引申义指在词义发展中,由本义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派生的意义。可以分为:(1)直接引申义(近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2)间接引申义(远引申义):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三、本义的推求及其意义:1.推求本义可以根据汉字初形;也可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二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2.把握本义有以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四、词义引申的途径:1.延展引申。2.条件引申。3.比喻引申4.关联引申。……语法
实词部分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了解古今汉语实词用法的异同;着重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
f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他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二、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一)名词等活用为动词1.名词和名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二)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使动用法。(三)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三、名词用作状语:(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行为的状态;2.表示行为的处所;3.表示行为的凭依;4.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二)方位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行为的处所;2.表示行为的方向。
f(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