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班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记得以前到市里听课时,看到老师们上课都能使用课件上课,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效率高,栩栩如生的课堂让人羡慕不已。如今伴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步伐,随着“农远工程”及“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农村小学逐渐完善了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农村小学也纷纷装备了“班班通”。想想过去,那时农村小学条件不成熟,设备不完善,学生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仅仅局限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落后条件中,学生的数学课堂活动没有新变化。然而“班班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颜色、声音、动作时空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因为它充分满足了学生眼睛和耳朵的感官需求,兼顾了学生学习参与行为,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有的教师过分追求课堂全程效果,整节课从头至尾都在使用课件,因此忽视了重点、难点的解决,忽视对班级学生认知水平的研究。要改变这些现象,关键是要注重实效,适当地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避免华而不实。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利用“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班班通”能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在安装“班班通”后,多媒体教学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1吨有多重》时,我将著名的故事《曹冲称象》配上图片、声音、动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由故事生成问题:猜一猜,大
f象到底有多重?很自然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更大的质量单位“吨”。再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将2008年关于宣传“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短片剪辑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上课伊始时与小朋友们进行对话:“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完毕后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娃并适时提问:“你们想知道喜欢哪种吉祥物的人数最多吗?”本课课题的进入不但创设了美的情境还活跃了课堂氛围。由此可见,多媒体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的多样化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上课的课堂效果。二、“班班通”能查找教育资源,充实数学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数学不再是照本宣读,教师在上课中适时通过“班班通”查找与新课相关的教学资源,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不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接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样就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