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通过有效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减少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保障校园网络文化积极、健康、向上,保障其合法性和先进性。(2)基本原则:遵守宪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合法性、渗透性、交互性”等原则。24、我校校园网络文化管理的重点、难点(1)、重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网络先进文化氛围营造。(2)、难点: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隐匿性、普及性都极大地增加
f了校园网络文化管理的难度。尤其是美术院校的师生特立独行、看待问题更易出现偏激态度,而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机制尚为正式形成,加上网络技术支持力量薄弱,很难能系统高效地解决问题。25、我校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建设情况(1)、日常联系协调机制我校由于没有专门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只于2004年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开展工作的范畴也由网络思政工作扩大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党委宣传部。领导小组成立以后,成为我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日常联系协调机构。每学期保证有两次以上的集中协调工作会和多次一对一交流,定期总结经验,探讨商讨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实施。每学期至少两次向党委领导总结汇报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2)、舆情汇集和研判机制、快速反应机制为及时了解舆情信息,并对会产生消极影响的舆情及时作出研判和反应,我校赋予涉及到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如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网络中心及各院系等)舆情汇集的职责。各部门密切关注论坛、博客、QQ群等各种能自由发布言论的网上交流平台进行监控,及时挖掘关于时事、教育、学校、社会现象等有价值的舆情信息,及时上报领导小组,或为了缩短反应时间而直接上报分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校领导;另外,各部门还积极发动网络评论员和学生干部,成立舆情信息小组,扩大舆情信息的搜集渠道和范围,积极搜索并及时上报。得到舆情信息后,分管校领导立即召集领导小组成员,确立该舆情信
f息的性质并研究相应处理方式或对策,以快速做出反应,在相应的网络平台上给予纠正和正面引导,逐步形成先进的网络文化方向。(3)、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我校校园网属局域网性质,总服务器安装了防火墙、教育网专用杀毒软件以及黑客防御软件。学院网络中心定期检查服务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