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宋确定事物的性质。定量分析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二者结合,能使比较的内容更加清晰,比较的结论更加正确。
第三节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要求
1比较研究法的步骤(各国学者的见解)a联邦德国的希克尔和美国乔治贝雷迪提出比较研究区分为纪实、解释、并列、比
较四个阶段:1纪实收集整理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客观地描述事实;2解释多元地解释所描述的事实的含义;3并列将判明了的事实加以整理、并列,揭示其异同,提出比较分析所必需的假说,作出结沦。4比较通过比较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结论。
fb英国布赖恩霍姆斯试图赋予比较教育学以准自然科学或预测科学性质,提出比较教育的“问题研究法”,仿效杜威的“反省思维”,提出比较教育研究的四个阶段:
1问题的选择与分析;2解决对策政策的计划;3相关因素的确认;4根据三种范型,进行有关资料的系统选定、分类与相关分析,借此作出某种一般的教育预测。早期学习研究大概可以归纳为3种范型:人类联想学习研究、以动物为被试的条件反射研究、动物和人的认知研究即从搜集资料开始,经过选择问题,政策研究,问题分析,政策制定,相关因素的识别,政策结果的预想,得出正确的预测
运用比较研究,基本步骤是:1)明确比较的目的,选定比较主题:
这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根据研究课题确定比较的内容,限定比较的范围,从而使比较目标明确而集中;第二,按比较主题统一比较标准。比较标准既有可比性又有稳定性。这是比较的依据和基础。2)广泛搜集、整理资料。
通过查阅文献、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客观地搜集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有关资料。3)对材料的比较分析。
这是比较研究的重要环节,从初步分析到深入分析,要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和评价。分析时要注意事物间的因果性和全面性。4)作出比较结论。
最后要通过理论与实践论证所得的结论。
2.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1)要保证可比性所渭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之间的现实性必须属于同一范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能
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可比性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是差异性和矛盾性具有各自本身的特点才能进行比较;
二是同一性和相似性。为保证可比性,必须做到:比较的标准要统一;比较的范围、项目要一致;比较的客观
条件要相同。2)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于比较研究的资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具有客观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