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法
大体了解:只有对经验事实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进而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类比,才能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贯穿在教育研究的全过程。
第一节教育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认识
1.定义比较研究是确定对象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
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2.比较研究的实质比较研究的本质在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而探
索规律。教育比较研究与其它教育研究方法不同之处在于:1从比较的角度把握对象特有的规定性;2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可比较性,从而限定了研究的内容和范围;3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方法为主。局限:由于研究结论是从比较分析的推论中得出,其客观性程度还有待实践证明并加以检验修
正。
3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比较研究,早在纪元前就得到了应用。但比较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在
19世纪以后。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②1)“旅游者的传说”。希腊、罗马以及后来的马可波罗,以直接观察者的立场,将所见到的国外统治者对年
轻一代教育的情况所做的“口头描述”。2)记实研究阶段。(借鉴)19世纪,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访问,搜集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授法资料并作简单
类比,以为借鉴。他们借鉴外国先进教育观点,研究外国的教育制度,并为本国所用。这是一种带有功利与实用目的的教育借鉴活动,还不能解释现象的种种内在原因。
3)分析研究阶段。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阿萨克康德尔20世纪前60年期间,受社会学发展的影响,一批学者逐渐采用了分析教育现象因素的方法。用理性推断法努力探究影响各国教育体制差异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对社会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深刻分析。(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阿萨克康德尔。他采用分析法,根据搜集到的各国情报,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历史的、功能性分析。分析特定教育现象形成和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康德尔认为制约各国教育的一大因素是民族主义和国民特性。由于过分强调析因比较分析而陷入割裂的非此即彼的形式主义误区,单独抽取因素而整体受到肢解,导致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f4)多样、综合的系统比较研究方法阶段。60年代以后,比较研究运用社会科学的、准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定量定性资料深入分析认识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