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刘正寿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12期
摘要: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措施是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新课标中不止一次提到了人文素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后,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学生还能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激发自己对祖国和民族的使命感,塑造其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人文素养
一、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人文特性
在为高中生进行历史授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朝代更迭时的政治制度进行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1。比如在讲解百家争鸣时,老师可以着重介绍一下春秋战国时期动荡的历史背景:当时的学者和思想家因为代表的阶级政治力量不同,所以提出的观点和主张都是按照其所代表的阶级、集团利益和要求,对自然现象或者社会现象、对人们的行为做出解释,在思想领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可能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百家争鸣中的人文素养,老师可以融入一些《孟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何为人文素养,同时还可以引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的例子。杨振宁小时候,他的父亲为他请了一位历史学博士讲解《孟子》,但当时年幼的杨振宁很难理解孟子中的道理,只能勉强地背过整本《孟子》,而之后在他人生中每一次面临重要抉择时,他都能够从《孟子》中得到启示,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看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也有可能是老师无意间的指引,甚至是与教材无关的课外书籍,这便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地将人文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所有的讲解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当时大师内心深处的信仰,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探究当时历史的变更对中国文化的后续发展起到怎样的影响,奠定好学生的历史学基础,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背诵历史上的大事件和朝代更替表,更重要的是学习人文内容,看清历史发展趋势,将历史中的思想和经验应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二、历史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最主要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无论在何时何地学生始终处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当中起到辅助、引导作用。从最根本上来说,老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