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有意识拿更大地块,增加住宅和可售面积的比重。2004年和2005年成为万达商业广场的一个分水岭,2006年底开业的项目看,大多属于大型的综合体,万达商业广场已经实现从第二代产品到第三代产品的过渡。
f相比前两代产品,第三代万达城市广场在面积上增长最为显著。万达的第一代“单店”建筑面积在5万平米左右;第二代“组合店”上升到15万20万平米;而第三代万达城市综合体的总建面达到40万80万平米,可销售面积部分显著提升。公寓、写字楼、酒店这些物业能提升商业的人流和档次。但是万达除核心商业只租不售外,只要不对核心商业产生冲击,这些物业都可以销售。据万达内部人士称,仅仅从建安成本上看,从第一代产品到第二代产品,就增加了50%,而从第二代到第三代产品,更是增加了100%。但是在销售物业的给力支持下,万达资金充沛,足以支撑其扩张。有心人会注意到,万达今年上半年比肩万科的恰恰是“销售收入”。且不论商业可售部分的销售,万达的业态配比中,商业的比例并不高。有人研究,大概平均只有30左右。而且,各个万达广场的比重并不相同,一线城市偏高,越往下,比例越低。例如,上海周浦万达广场,比例在60%以上,西安碑林区万达广场为37,而太原、重庆、成都等地的项目只有20%左右。一个号称“只售不租”的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居然盖的大部分房子是住宅或类住宅,不止一个业界大佬私下对万达的做法表示过不以为然。万达是做住宅顺便做了商业,还是做商业时顺便做了住宅?无论答案如何,人们应该看到,随着万达产品的演进,其身份正由单纯的“商业地产开发商”转换为“城市运营商”第一、。二代产品选址都要求是城市的核心商圈,而第三代产品的典型位置是城市副中心和新区。以“城市副中心都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带活一个商圈,由此,整体物业的升值水平会比在城市中心区域高出几倍甚至更多。从城市的核心转移到周边,一个重要的转折出现在宁波万达广场上。2007年以前宁波只有一个商圈,离开了天一商圈,商家很难经营。据万达人士回忆,当年,万达广场地块位于鄞州区,周边相当荒凉,没有任何商业配套,也没人敢接手。为了盘活整个区域经济,政府找到了万达集团,在地价方面提供了大量优惠,以至于“如何做项目都不亏钱”。宁波项目就这样起来了,虽然开始人流不多,但低租金留住了租户,最后随着住宅和各种业态带来的人流,终于一炮打响。宁波万达广场为万达闯出了一条新路,让万达发现:不在城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