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
O2晶格中,生成LiM
O2.回答下列问题:
(1)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极流向极(填字母)。
(2)电池正极反应式
。
(3)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
(填“是”或“否”),原因是
。
(4)M
O2可与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K2M
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K2M
O4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生成KM
O4和M
O2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
。
【答案与解析】
1.C
第2页
f【解析】A项,化学电源是依据原电池原理设计的,A项正确;B项也正确;C项,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
决于组成原电池的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B
【解析】考查电池材料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CD
【解析】根据方程式化合价的变化,可得出在原电池中Fe做负极,Fe3在正极参加反应即溶液中含有Fe3。
4.C
【解析】如果铁做原电池的负极可加快腐蚀速率,如果铁做原电池的正极可减慢腐蚀速率。且正负极活泼性差别
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5.B
【解析】锂离子电池可以重复使用,属于二次电池,A项正确;铜锌原电池中铜为正极,故外电路中,电流是由
铜电极流向锌电极,而电子是由锌电极流向铜电极,B项错;电池的实质即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项正确;
锌锰干电池中Z
失去电子生成Z
2,故为负极,D项正确。
6.C【解析】A、放电时,正极:NiOOHH2OeNi(OH)2OH,故A正确;
B、为了防止MH被氢离子氧化,镍氢电池中电解液为碱性溶液,主要为KOH作电解液,故B正确;C、充电式,负极作阴极,阴极反应为MH2OeMHOH,故C错误;D、M为储氢合金,MH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故
D正确;故选C。
7.C
【解析】原电池反应中Z
失电子、M
O2得电子,因此该电池负极为Z
,正极为M
O2。由电池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Z
-2e-2OH-=Z
OH2即得正极反应式2M
O22e-2H2O=2M
OOH2OH-。电子只能由Z
经外电路流向M
O2,而不能通过内电路。8.BD
【解析】蓄电池放电时起原电池作用,原电池的负极是较活泼的金属Fe,A正确。放电时,Fe是原电池的负极,
Fe失电子被氧化成Fe2。由于负极(Fe)的附近聚集较多的Fe2,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不正
确。该蓄电池的放电和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分别是:
放电:负极,Fe-2e-2OH-=FeOH2;正极,NiO22e-2H2O=NiOH22OH-。
充电:阴极,FeOH22e-=Fe2OH-;阳极,NiOH2-2e-2OH-=NiO22H2O。
可见以上反应都是在碱性溶液中进r